3月25日至26日,学院召开的第二次战略研讨会暨师生职业素养提升论坛明确提出:将立即制定出符合学院实际的“师生职业素养提升计划”,并在全院范围内全面开始实施。对此,全院师生要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将会议确定的基本方略落到实处。
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方面内容,是人类从事职业活动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素养既包含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专业创新能力,也包含政治意识、道德意识、职业认同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吃苦意识、竞争意识和抗挫折意识等诸多方面。提升职业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又是家长共同的期盼,更是企业招聘用人最看重、最基本的要求。对于教职工来说,既是肩负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使命的需要,又是提升自我发展空间的需要,更是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形象的需要。对于学校来说,既是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及企业、国家、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又是提升在社会上办学影响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彰显办学特色的重要内容。
美国学者斯潘塞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关于职业素质体系的“冰山模型”。就是将人的个体素质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外在表现,是容易被了解与测量的部分,而且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的。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等,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改变,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斯潘塞的“冰山模型”理论揭示了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且更注重于求职者的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的考察。因此,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既要注重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职业素养的提升,更要注重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职业素养的提升。
提升师生的职业素养,学院的顶层设计固然重要,要做好建立健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和教职工的培养教育体系,并形成合理有效的考评机制;构建师生的文化价值体系,注重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师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理想和信仰,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等项工作。但更为重要的是,师生必须增强职业素养提升的主体意识,肩负起主体责任。教职工和学生作为学院职业素养提升的主体,这就要求必须全员参与,通过每个人自身努力,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职业素养。专任教师要以上好每一堂课为己任,既要注重提高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职业素养,更要注重提高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职业素养;机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要以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为己任,既要注重提高为师生服务的外在形象,更要注重提高服务师生的内在素质;学生要以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养成自觉遵纪守法、良好的文明行为与习惯为己任,既要注重转变思想认识和学习态度,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更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健全人格,养成由青年学生到“社会人”、“职业人”角色转变过程中应具有的优良品质。无论是教职工,还是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应当从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开始,从容易做到的小事做起,进而养成敬业意识、合作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吃苦耐劳意识、看齐意识、服从意识等职业素养。
总之,学院的师生职业素养提升计划已经正式拉开帷幕,全院师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提升学院的办学影响力,在探索形成我院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进程中履职尽责。